新生兒嘔吐(Neonatal Vomiting)是指胃內容物和一部分小腸內容物在消化道內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動作,是消化道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
嘔吐是新生兒常見的癥狀,是怎么發生的呢?我們的胃像一個口袋,上接食道,下通腸道。嘔吐是因為食道、胃及腸發生了正常蠕動方向相反的逆蠕動,再加上腹肌強烈的痙攣性收縮,致使胃里的食物及胃液從口鼻涌出。新生兒胃容量小,發育差,呈水平位,容易發生嘔吐,尤其在喂養不當時更容易發生,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癥狀。
寶寶嘔吐未必是腸胃的問題,可能是嚴重疾病的早期表現,而頻發嘔吐除了直接影響營養的吸收外,還可以產生脫水、酸中毒等代謝紊亂的癥狀。因此,對于新生兒的嘔吐,明確其病因至關重要,常見病因如下。
1.羊水吸入 由于羊水大量的吸入,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2.幽門痙攣 新生兒時期由于幽門功能暫時失調,常在喂奶后不久出現噴射狀嘔吐,臨床上表現為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塊,時好時壞。
3.新生兒便秘 新生兒一般生后10小時內開始排胎糞,如果生后數日排便極少,臨床上可出現腹脹、吐奶。
4.感染因素 是新生兒嘔吐最常見的原因,除了消化道本身感染外,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肺炎、敗血癥、腦膜炎等,也是引起新生兒嘔吐的常見原因。
5.消化道畸形
1)食道閉鎖。新生兒生后即發生劇烈的嘔吐,吃啥吐啥。
2)幽門肥厚性狹窄。常在出生后兩周左右出現嘔吐,進行性加重,常表現為噴射性嘔吐,但吐后有饑餓感,常出現營養不良和脫水,腹部檢查時,可摸到棗核樣物塊。
3)腸閉鎖。生后一天內常出現持續性嘔吐,吐奶后癥狀緩解,但吃奶后幾小時又開始嘔吐,常伴有奶、膽汁和糞便樣液體。
4)腸旋轉不良。出生日內常出現間隔性嘔吐,時輕時重,嘔吐物可為奶汁或膽汁。
5)先天性巨結腸。生后無胎便或有頑固性便秘,臨床上常伴有腹脹、嘔吐。
1、改善喂養方法:選擇孔大小適當的奶嘴。
喂奶時:奶瓶傾斜,使奶充滿奶嘴。
喂奶后:將嬰兒抱起伏在肩上,輕拍其背部,使空氣通過打飽嗝排出來。之后將嬰兒上部墊高,右側平臥。
2、禁食:其適應癥為病因未清楚、懷疑外科疾病、消化道出血等,同時給予補液,保證營養供給。
3、調整體位:提高頭部和上身的體位,一般30°左右。
4、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5、洗胃:其適應癥為咽下綜合征,用溫生理鹽水洗2~3次。注意洗胃后仍嘔吐,應考慮其他疾病。
6、胃腸減壓:其適應癥為外科疾病、嘔吐較頻繁、腹脹。
7、解痙止吐:其適應癥有
(1)胃食管反流:用胃動力制劑或解痙劑。
(2)幽門痙攣:用解痙攣藥。
(3)幽門肥厚可用手術治療。
1、提倡抱起喂奶,必須臥位哺乳時,采用頭高腳低位。母乳喂養的寶寶,每次哺乳前用溫開水擦洗乳頭,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頭上乳暈處,減慢乳汁的流出;人工喂養的媽媽每次哺乳前,用開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滿奶頭后再哺乳,乳頭孔不要過大。哺乳后直立抱起寶寶并拍背,使吞咽的空氣排出,哺乳后短時間內不宜抬起下肢更換尿布。
2、經常嘔吐的嬰幼兒如果排除了器質病變、消化道炎癥,那么大多是胃食道返流??蛇x擇頭高腳低側臥位,以頭部抬高30℃為宜,對胃食管返流患兒可取頭側俯臥位,每次20分鐘,每日2—4次。
3、再發性嘔吐和神經性嘔吐。要合理安排寶寶的生活,包括飲食習慣,增加生理睡眠時間。保持環境清潔,寶寶的嘔吐物及時處理,污染的衣服、床單、被子及時更換,以免繼續刺激患兒。
4、對于容易嘔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后或者咳嗽后嘔吐的。父母應消除緊張情緒,平時飲食要定時定量,不宜過飽。
本文二維碼
相關閱讀
- 暫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