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主要是指腰椎,尤其是腰4、5椎體、腰5、骶1椎體、腰3、4椎體的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組織突出壓迫和刺激相應水平的一側和雙側坐骨神經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中,腰4、5椎體、腰5、骶1椎體突出占90%以上,年齡以20—50歲多發,隨年齡增大,腰3、4椎體、腰2、3椎體發生突出的危險性增加。
一、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因:
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往往存在長期腰部用力不當、過度用力、姿勢或體位不正確等情況。如裝卸工作人員長期彎腰提舉重物,駕駛員長期處于坐位和顛簸狀態,從事重體力勞動和舉重運動常因過度負荷日積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間盤,這些長期反復的外力會造成輕微損傷,也會加重腰椎退行性病變的程度。
2、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在正常情況下,腰椎間盤經常受到體重的壓迫,加上腰部又經常進行屈曲、后伸等活動,很容易造成椎間盤較大的擠壓和磨損,尤其是在下腰部位的椎間盤,由此產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變。
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表現:
1、麻木:椎間盤突出部分壓迫神經根,導致血流不足,缺血缺氧,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會出現在小腿或腳面。
2、肌肉萎縮:在椎管內椎間盤滯留時間較長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神經根長期受到壓迫,造成它所支配的肌肉缺乏營養,無力收縮,肌肉的體積變小,患者的腿部與正常健康人相比,肌肉會瘦弱些。
3、腰痛:大部分表現為腰部持續性鈍痛,一般出現在久坐、久站時,平臥以后癥狀有所減輕;還有一種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常常使患者難以忍受,急需臥床進行休息,這種情況一般多是椎間盤纖維破裂造成的。
4、下肢發冷:突出的腰椎間盤壓迫或刺激到椎旁交感神經纖維時,會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縮,從而使患者出現下肢發涼、發冷、足背動脈減弱等癥狀。
5、下肢放射性疼痛:有的患者還患有坐骨神經痛,一般先由患者的臀部開始痛,當咳嗽、打噴嚏或者用力大、小便時,下肢會出現傳電般的放射痛。除此以外,腰背痛輕于腿痛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特征。
6、間歇性跛行:當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行走時,椎管內受阻的椎靜脈叢充血和脊髓血管的擴張,直接加重了神經根的缺血程度,當患肢出現疼痛,需休息一會兒才可以繼續走路。
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癥髓核突出的位置、程度、方向、退變程度與神經根的關系及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有多種分型方法。其中退變型、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后縱韌帶下型這四型通過康復治療均取得滿意療效。
康復治療方法見下:
一、牽引:牽引可使椎間隙增大,能使突出的髓核回納,或不全回納。根據牽引的大小和作用時間的長短,可將牽引分為快速牽引和慢速牽引??焖贍恳亓看?,作用時間短,多數一次治療即可;慢速牽引重量小,每次牽引時間30分鐘—1小時不等,需多次牽引。
二、物理因子治療:深部熱療、肢體正負壓治療、超短波、溫熱電脈沖治療、電腦中頻、紅外線、石蠟等治療減輕因神經根受壓而引起的疼痛、改善患部微循環、消除神經根水腫、松節粘連、興奮神經肌肉等作用,對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有顯著療效,且無痛無損傷,方便,價位低,易被人們所接受。
三、麥肯基力學療法: 該技術在脊柱力學診斷中將脊柱疾患分為姿勢綜合征、功能不良綜合征、間盤移位綜合征,其相應治療原則是姿勢綜合征需矯正姿勢;功能不良綜合征出現力學變形時用屈曲或伸展原則;椎間盤后方移位時,若伸展位使疼痛向心化或減輕,則用伸展原則,椎間盤前方移位時,若屈曲位使疼痛向心化或減輕,則用屈曲原則。
四、運動療法:提高腰背肌肌力,改變和糾正異常力線,增強韌帶彈性,活動椎間關節,維持脊柱正常形態及穩定性。下面是幾個簡單易行的訓練動作,可治療及預防腰椎間盤突出。
1、挺胸:俯臥,用雙手支撐床,抬頭同時用手逐漸支撐起上半身并盡量將頭昂起。
2、燕勢:俯臥,雙手后背,將上身和雙腿同時后伸成反弓狀,好像一只飛起的小燕子,盡量維持一段時間。
3、蹬足:先屈膝關節,足背勾緊,然后足跟用力向斜上方蹬出。
4、伸腰:也就是伸懶腰,站立時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上舉做伸懶腰動作。
5、懸攀:雙手攀于門框或橫杠上,高度以足尖著地為宜,使身體呈半懸垂狀。
一、定期地進行健康檢查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尤其是青少年應注意檢查有無先天性或特發性畸形,如特發性脊柱側彎或椎弓崩裂。如有此類情況在以后易發生腰椎退變而過早出現腰背痛。對于已從事劇烈腰部活動的人,應注意有無發生椎弓根骨折等,如有這種結構上的缺陷,應該加強背部保護,防止反復損傷。
二、改善不正確的姿勢
糾正青少年不良的讀寫姿勢。目前青少年由于學習負荷較重,普遍存在不良的讀書寫字姿勢,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改正,將影響脊柱的正常發育,可能成為成年后腰背痛的原因。注意自我調節,避免長期做反復固定動作,避免脊柱過載,以免促使和加速椎間盤疾患。
三、臥床休息、放松肌肉
臥床休息是不應忽視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措施之一。經康復治療,可使椎間隙增寬,從而降低椎間盤對神經根內壓力,同時可擴大椎間孔和神經根管,減輕突出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壓迫,而減輕反應和癥狀。但直立行走和工作活動,可使肌肉緊張和椎間盤受到重力壓迫及神經根受到壓迫,而使前述的治療變為徒勞,因此,在治療中應強調臥床休息。
四、加強自我康復鍛煉
自我康復鍛煉對骨骼肌肉系統也有良好的作用,如肌肉附著處的骨突增大,骨密度增高,肌肉力量增強。運動改善了骨、關節、韌帶的血液循環,增加了代謝過程,使骨骼的有機成分增加,無機成分減少,使骨的強度、韌性增加,延緩骨質的退行性變。強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軟組織損傷,腹肌和肋間肌鍛煉,增加腹內壓和胸內壓,有助于減輕腰椎負荷。
本文二維碼
相關閱讀
- 暫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