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骨折老太,突發心梗終獲救
“復查血氣結果正常,患者自主肌力正常,嗆咳功能完好,可以拔出氣管插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木塔力甫指示道,隨著氣管插管從老人的口腔中拔出,伴著老人沙啞的咳嗽聲,在場醫護人員6天來,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放下了。
木塔力甫清楚地記得,6天前值班的那個晚上:一名84歲的患者,右側股骨、頸骨骨折,術中突然出現血壓變化,使用了“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維持血壓,但效果不理想。麻醉科醫師緊急將患轉入重癥醫學科。
當晚,木塔力甫和住院醫師郭仁楠在重癥醫學科值班,他們發現原本就瘦弱的患者,脈搏很微弱,血壓僅為50/30mmHg??吹竭@種情況后,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木塔力甫知道,這絕不是簡單的循環波動,需立刻建立深靜脈通道。
當一根三腔導管精準地置入患者右側頸內靜脈,大家正準備松口氣時,患者床旁的監護儀顯示ST段像弓樣隆起,迅速做了心電圖后,發現患者出現了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本身就十分兇險,特別是這樣的圍術期患者的心梗,使用抗凝后出血風險大,干預手段少,治療難度大,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醫生向家屬講了病情后,患者的女兒流著淚,緊緊攥住醫生的手說,“拜托你們了,一定要想辦法救救我媽媽呀?!?/p>
此時,在疫情期間值守的重癥醫學科醫生們,聽到患者的情況,紛紛趕回科室,幫忙照料其他的患者。
主任醫師張大權帶領木塔力甫郭和仁楠,使用床旁超聲評估患者的心功能、下腔靜脈寬度時發現,患者雖為急性心肌梗死,但心肌酶、肌鈣蛋白還沒有明顯變化,只是血壓偏低。若大量補液,血壓會短暫回升,但心臟容量負荷太大,容易加速心力衰竭;若加大血管活性藥物劑量,可快速升壓,又會加重心臟負荷。
此時需多層次多角度整體評估患者情況,需要通過監測患者血壓、心臟超聲、尿量,才能找準最佳的治療時機??苫颊叩牟∏殡S時都在變化,這就需要反復監測數據。
忙碌中,時鐘已指向凌晨2點,可是大家絲毫沒有困意,因為重癥醫學科擔負著全院重癥患者的治療和搶救,大家已習慣了這樣的突發的、緊急狀態。
面對可能是全疆病情最重的患者,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來臨之時,這支鐵一樣的隊伍,全員報名要求前往支援武漢,最終3名醫師參加了新疆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而且成為搶救“新冠肺炎”的主力隊員。
而留下來的醫師也都發揚著“不怕吃苦 連續作戰”的精神,木塔力甫雖已連續值班多日,雙眼充滿了血絲,當晚,他仍堅持每隔3小時完善超聲評估,評估心臟跳動能力、左右心室內容量、下腔靜脈寬度,并不斷調整補液速度和血管活性藥物劑量,最終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這就是我們重癥醫學科的醫生,他們無法丈量生命的長度,但無時無刻不在用心為患者爭取著生的希望。
本文二維碼
相關閱讀
- 暫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