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八年的感謝:多問一句話,解決大難題
前段時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收費結算科來了一位特別的患者家屬,他不是來咨詢的,而是來當面道謝的,老人高興地說,這聲謝謝遲到了8年,總算說出來了!
老人與昔寧(右)合影
8年前,這位老人陷入困境
老人今年72歲,來自阜康農村,是一位地道的農民,家中有3個兒子,家境并不寬裕。2011年,老人最小的兒子突發急性闌尾炎,病情危急,當地醫院無法處理,建議轉往自治區人民醫院。
經過手術,年輕人轉危為安。但麻煩接踵而至:老人一家在當地參加的是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由于兒子發病較急,老人沒來得及去當地農合部門開轉院轉診證明。
這個證明在患者入院后的一周內補上就好。然而老人根本不知道,況且兒子生急病做手術,他光顧著擔心,直到該出院時,老人才知道原來必須有轉院轉診證明才能報銷住院費用,可這時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來不及補開了。
這場病,家里共花了9000多元。對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來說,這筆錢不是小數目,錢本來就是問親戚朋友湊來的,指望著出院時報銷,結果因為沒證明,一分錢也報不了。
這么大一筆錢只能自己承擔,老人實在想不通,四處對人訴苦,大家都很同情他,可也沒什么辦法。
老人一籌莫展,在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部農合結算室門口徘徊。正好,現任自治區人民醫院收費結算科副科長、當時負責醫院醫保對賬結算的昔寧走了出來。
老人又向昔寧傾訴心中的委屈,他祖籍江蘇,口音很重,昔寧聽不太懂,但看到老人焦急的樣子,她把老人帶到辦公室,給他倒了杯水,讓他慢慢說,從頭開始詢問老人當時是如何從阜康來到烏魯木齊的。
從交談中,昔寧得知了一個關鍵信息,老人的兒子來自治區人民醫院時掛了急診。按照國家醫保政策,急診住院是不需要轉院證明的,出院全額結算后只要報銷資料齊全,即可回當地報銷住院費用。而老人并不知道急診可以回當地報銷這項政策。
昔寧安慰老人,讓他放心,然后迅速與阜康縣農合辦公室電話聯系,向對方大致說明了老人送兒子掛急診看病的情況,與當地農合辦協調好。然后,她又帶著老人結賬、填表、復印病歷……準備好所有報銷資料。
老人帶著康復的兒子回家了,沒過多久,阜康縣農合辦按規定報銷了這次住院費。
8年后,這聲謝謝分外動人
識字不多的老人為昔寧寫下簡短的感謝信,勝過千言萬語
老人全家都特別高興,又很后悔,后悔的是出院匆忙,沒有當面對昔寧道一聲謝謝。8年中,老人幾次來烏魯木齊走親訪友,都順帶到自治區人民醫院找過昔寧,可老人說不清她的名字,也說不清她的職務和所在部門,一次都沒能找到。
前些天,老人又來醫院,幸好,這次他碰到了認識昔寧、又熟悉收費結算科的人。幾經周折,這場遲來的會面終于完成了。
懷著這段深藏8年的感激之情,見到昔寧時,老人激動得幾次想給她鞠躬,她和同事們趕緊扶住他。老人說,遇見了她,就是遇見了貴人:“快10年了,我終于找到你了,你是個好人啊,謝謝你,謝謝你?!?/p>
“我都不記得了?!蔽魧幐袆硬灰?,對老人說:“我只做了這么一點點小事,卻被您一直記在心里,用這么多年來找我,我心里特別溫暖,應該是我謝謝您,有您的鼓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離開前,老人堅持給昔寧寫感謝信。由于識字不多,老人在意見本上一筆一劃認真地寫下了短短幾句話,小小一頁紙,承載了太多的情誼。
“患者對我們的真情是最動人的,我希望能通過這件事,在我們科室帶個好頭?!蔽魧幷f,“如果當年沒有認真詢問老人,即便當地醫保部門后來發現,給予報銷,也會給他們一家帶來很多煩惱。我常說,我們收費結算科的工作人員不是醫生,不能救治患者,但我們熟悉醫保結算相關政策,應該熱情幫助患者,讓惠民政策真正落實到患者身上。我們多問一個問題,就可能是對一個家庭有力的援助,多幾句耐心的解釋,就能帶給患者多一些希望?!?/p>
本文二維碼
相關閱讀
- 暫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