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玉米粒,孩子險喪生,醫生集體救治化險為夷
孩子吃玉米時咳了幾下,父母沒在意,沒想到一顆玉米粒悄悄溜進氣管,幾天過去,孩子呼吸困難,當地醫院無法醫治,不得不被送往上級醫院。10月2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的年輕醫生們與其他科室開展多學科聯合會診,為孩子取出玉米粒,化險為夷。
小雨(化名)今年6歲,家住阿克蘇。十一長假期間,他在家里吃玉米,一顆一顆吸著玩兒,不小心就給嗆了一下。小雨咳嗽了一陣,家人見狀過來給他拍背、喝水,見他沒咳出什么,也并不覺得嗓子里有異物,也就放下心來,沒再理會。
長假過后,小雨突然咳個不停,隨后又開始發燒、胸痛,呼吸越來越急促,更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家人這才想到,莫不是那根玉米惹了禍?送往當地醫院診治,發現支氣管內確有異物,但當地醫院無力處理,建議轉往上級醫院。
一家人趕緊帶著小雨來到烏魯木齊,到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就診,做仿真內窺鏡檢查后,確診右支氣管中有一玉米粒大小的異物。異物卡在主氣道入口,小雨呼吸嚴重受限,病情危急,必須盡快取出異物。
正巧,為參加中華兒科學術年會,兒科的14位專家趕赴珠海,科室內只留下年輕的主治醫師們。但小雨不可能等專家回來,必須盡快取出異物,他是否能承受介入治療?是否能夠耐受麻醉?兒科留守的醫生們一同討論小雨的病情,擬定了手術方案。
因為小雨年紀太小,麻醉劑量等手術事項都需要更多斟酌。穩妥起見,兒科醫生團隊致電請示正在珠海的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羅新輝。
為確保萬無一失,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羅新輝迅速聯系醫院麻醉科、呼吸一科、呼吸二科、耳鼻喉科、支氣管鏡室的各位主任大咖,為小雨進行了多學科聯合會診。
10月23日凌晨1時,麻醉科為小雨施行全麻后,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陸金山與主治醫師郭小平一起,利用硬性支氣管鏡探查,用鉗子探入小雨的支氣管,將那顆罪魁禍首的玉米粒鉗成兩半,全部取干凈,手術花費了一小時,小雨的呼吸順暢了。
路金山說,氣道異物是耳鼻喉科的“??汀?,“不過玉米這類植物性的異物比較麻煩,因為它們會在氣道內膨脹,一旦堵塞了總氣管,就非常危險了”。
小雨氣管中取出的玉米粒
小雨的主治醫生、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古麗比亞說,目前孩子情況平穩,正住在ICU病房觀察,接下來還將安排小雨再做一次軟支氣管鏡,探查下呼吸道,排除仍有“漏網之魚”待在呼吸道深處的可能性。
得知小雨安然無恙,羅新輝松了一口氣,也感到十分欣慰。她說,自治區人民醫院對小雨這樣的情況非常重視,以往但凡碰到這樣的孩子,都會安排臨床經驗非常豐富的專家來看診、主持手術,這次恰巧“大專家”們都不在,能順利救治小雨,說明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的年輕醫生們成熟了。
科普來了:
孩子嗆入異物,家長立即急救!
小雨是幸運的,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這么幸運。氣管異物是導致兒童意外死亡的常見原因,尤其是1-5歲的兒童,發病驟然,病變迅速,危險性大,一旦異物完全堵塞氣管,可以立即引起窒息,超過4分鐘便會危及生命,即使搶救成功,也常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
如果孩子被食物卡住喉嚨,應該立即急救,首先讓讓孩子使勁咳嗽,把卡住的東西咳出來。如果咳不出,出現窒息、口舌青紫的狀況,請施行“海姆立克急救法”:
3歲以下的孩子,馬上把孩子抱起,一只手捏住孩子下巴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頸,讓孩子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如果上述操作不行??梢园押⒆臃^來,抬高下半身,騎在救護人的大腿上。救護人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孩子胸廓下-肚臍上方的腹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重復直至異物排出。
3歲以上的孩子,救護人站在孩子背后,手臂從腋下環抱孩子的軀干,一手握拳,并用拳頭大拇指側的平坦處對準孩子胸廓下-肚臍上方的腹部,用另一手握在拳頭外,盡力有節奏地使勁向上、向內催壓,直到異物排出。
不確定異物到底排出沒有或有沒有排干凈,建議急救后還是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最后,重在預防,重在預防,重在預防,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與其孩子發生危險之后再治療,不如一開始就盡量避免,不要給年紀太小的孩子吃瓜子、花生等堅果,體積較小的水果如棗、櫻桃,以及整顆果凍之類的食物,非常容易卡住。家中避免購買此類食物,如果有,請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本文二維碼
相關閱讀
- 暫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