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醫精誠薪火相傳——道德講堂新年第一講
對于病人,他隨叫隨到;
對于疾病,他經驗豐富;
對于同事,他噓寒問暖;
對于學生,他完全信任。
他打破了醫者不能自醫的迷思。在天山腳下,默默奉獻了將近60年,他用自己大半生追求的醫學事業,也經由自己的學生,繼續薪火相傳。
新年伊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2019年第一期道德講堂于1月16日如期開講。此次道德講堂由院黨委主辦,心內黨支部承辦,全院中層以上干部及職工代表300余人參加活動。本期道德講堂通過行宣誓、唱歌曲、誦經典、講故事、談感悟、送吉祥六個環節,以兩代醫者的傳承故事講述了懸壺濟世的大醫精神和優秀醫院文化,帶動廣大干部職工在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本期道德講堂在莊嚴的中國公民宣誓中拉開序幕,并齊唱《中國人的宣言》。在誦經典環節,大家隨主持人一起誦讀了《論語》中的經典語句“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通過誦經典環節傳播傳統文化,引導干部職工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學模范環節,大家共同觀看了自治區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吳宗舜的短片故事《醫者自醫》。84歲高齡的吳宗舜志愿扎根新疆60余年,醫學事業上,他是全國有名的危急重癥醫學專家,還是新疆醫學會的名譽會長。如今,已經步入耄耋之年的吳宗舜依舊忙碌在臨床一線,每天都獨自從家里步行去醫院參加疑難病例會診。而這得益于由他的同事、也是學生——心血管內科主任李國慶,在4年前為他植入的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CRT-D)。短片中,吳宗舜回憶,在電梯內,他發現自己心臟不適,心跳只有40跳,于是他第一時間給自己的學生——心血管內科主任李國慶打通了電話。做了這么多年的醫生,吳宗舜非常明白,醫生需要的是被信任。當他成為了病人,選擇完全相信自己的醫生,也打破了醫者不能自醫的迷思。他把畢生精力奉獻給醫療事業,為新疆醫學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醫學人才。吳宗舜欣慰的說:“以前老師教學生,現在學生救老師?!?/p>
本期道德講堂還邀請了短片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心血管內科主任李國慶。他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心血管內科今天的發展離不開醫院老一輩專家們的畢生奉獻,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為新一代的醫者,將把這種精神傳承不息,以創新為靈魂,團結為己任,不忘初心,在前行的路上打造具有強大執行力的團隊,共謀醫院發展新篇章。
李國慶主任的感言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在談感悟環節中,觀眾們也積極分享了自己的所感所悟,現場氣氛活躍,掌聲陣陣……
在送吉祥環節中,李國慶主任與志愿者一起為大家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把信送給加西亞》。
本期道德講堂雖然結束了,但我們追求道德的步伐不會停下。道德講堂是屬于大家的講堂,讓每一個人都成為道德的踐行者和受益者。在用心的領會之中啟迪心靈;在深深的思考之中感悟道德;在與道德模范的共鳴共識之中匯聚力量,凝心聚力共同為醫院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本文二維碼
相關閱讀
- 暫無相關信息!